來源:新材料在線|
發表時間:2016-05-12
點擊:49416
前言:“史上最全石墨烯優勢企業名錄(含國外國內篇)”引起了巨大轟動,后臺眾多讀者留言,小編實在是喜不自勝。同時,有讀者反應名單只有企業沒有人物,大呼不過癮。面對粉絲的殷切期盼,小編夜以繼日、日以繼夜地整理出了史上最全石墨烯行業人物(國外篇上),希望大家喜歡哦~~~
注:排名不分先后,只是序號。史上最全石墨烯行業人物(國外篇下)、史上最全石墨烯行業人物(國內篇)后續將在本平臺推出,請持續關注。
1、Geim, Andre(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職位:主任/教授
機構:曼徹斯特大學,納米科技中心
國家:英國
簡介:安德烈·海姆是俄羅斯裔荷蘭藉與英國藉的物理學家,因為“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而與其學生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一同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并于2013年獲得科普利獎章。他是曼徹斯特介觀科學與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曼徹斯特大學Langworthy研究教授、皇家學會2010周年研究教授
2、Novoselov, Kostya(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
國家:英國
簡介:2010年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為“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諾貝爾物理學獎
3、Kim, Philip(美國哈佛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哈佛大學,物理系
國家:美國
簡介:Kim于2004年榮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杰出青年研究獎。2005年因其“在低維碳納米結構領域的創造性貢獻”獲得了Ho-Am科學獎。2009年他獲得了IBM學院獎(IBM Faculty award)。2011年獲得德累斯頓巴克豪森獎(Dresden Barkhausen Award)。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在其諾貝爾獎獲獎致辭中也肯定過Philip Kim的成就,稱“獲得諾獎,我離不了Philip的支持,在獲獎前我曾說過,現在獲獎后我仍然要說——此次諾獎我將很榮幸能夠與他一起分享
4、Nguyen, Sonbinh T.(美國西北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化學系
國家:美國
簡介:1995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當時導師分別是Robert Grubbs和 Nathan Lewis。1995-1996年,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以美國科學基金會(NSF)博士后研究員身份擔任 K. Barry Sharpless助手。1997年獲得貝克曼青年研究者獎(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美國西北大學卓越教師(McCormick Professor of Teaching Excellence)、陶氏化學公司研究教授、西北大學綜合科學計劃(Integrated Science Program)主任
5、Ruoff, Rodney S.(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職位:教授
機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克雷爾工程學院(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
國家:美國
簡介:在石墨烯基材料的研究方面,Rouff是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一直是《納米工程和納米系統雜志》的編輯,一直從事編委會工作。他是復合材料、科學和技術編委會成員,《NANO》雜志總編和編委會成員,《Carbon》雜志編輯顧問。此外,他一直還是韓國成均館大學(Sung Kyun Kwan University)納米高級研究所(SAINT)特約客座教授(2005-2007年),最近又被重新邀請擔任該職位
6、Hone, James(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系
國家:美國
研究方向:研究重點是新興材料合成和設備納米制造。我們對碳素納米管、石墨烯、自我裝配納米結構和紋理基片性能進行研究,同時發現這些材料在納米機電系統、生物力學系統、納米和分子級電子學和光電子學中的新應用。這些研究在射頻信號電子學、光學信號處理、能量產生、生物和分子傳感器、免疫學領域具有多種用途
7、Hong, Byung Hee(韓國首爾國立大學)
職位:副教授
機構: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化學系
國家:韓國
簡介: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也是哈佛大學物理系副研究員。Byung Hee Hong首先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實現石墨烯大規模合成,將石墨烯從化學研究領域帶入實際應用領域。Byung Hee Hong 使用卷到卷方法(roll-to-roll)開發出超大石墨烯材料,并應用于撓性觸摸屏,這是石墨烯材料第一次實際應用于電子設備
8、Wallace, Gordon G.(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
職位: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 LaureateFellow ;ARC電材料科學卓越中心執行主任;臥龍崗大學智能聚合物研究所主任;澳大利亞國家制造廠材料部主任
機構:臥龍崗大學(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國家:澳大利亞
簡介:Wallace教授是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目前,Wallace教授擔任ARC納米電材料中心及智能聚合物研究所主任。Wallace教授在智能材料體系中的導電高分子領域已經發表了超過380篇學術論文及1本專著。1992年, 獲RACI首屆高分子科技獎;2002年,ARC教授,澳大利亞皇家化學學會(RACI)會員; 2003年,愛爾蘭科學基金授予他ETS Walton獎;2004年,因在電化學方面的杰出貢獻,獲得了RACI Stokes獎章,并當選為英國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9、de Heer, Walt a. (美國 喬治亞理工)
職位:教授
國家:美國
機構:喬治亞理工,物理系
簡介:WalterAlexander "Walt" de Heer 是荷蘭物理學家,現為喬治亞理工特聘教授。因其發現金屬團簇的電子殼結構、過渡金屬團簇的磁性、碳納米管中的場發射和彈道傳導、以及石墨烯基電子而聞名于世
10、Balandin, Alexander A.(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職位:教授
機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國家:美國
簡介:AlexanderA. Balandin,電氣工程師、材料科學家。2008年,Balandin團隊發表了一篇高被引論文——首次測量懸浮石墨烯熱導率。為了測定石墨烯的熱性能,Balandin發明了一個新的基于拉曼光譜的光熱實驗技術。Balandin團隊極大的促進了石墨烯領域,尤其是低噪音頂柵石墨烯晶體管和石墨烯三模放大器及相位檢測器的發展。石墨烯奇特熱性質的一般描述可以參見IEEE頻譜特征文章。Balandin團隊還首次報道了拓撲絕緣體及其他材料原子薄膜的“類石墨烯”機械剝離
11、Dai,Hongjie (美國 斯坦福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斯坦福大學,化學系
國家:美國
簡介:2009年當選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J.G. Jackson & C.J. Wood 榮譽教授;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名人堂榜單總排名第7,華人第1
12、Ahn, Jong-Hyun(美國延世大學)
職位: Underwood杰出教授
機構:韓國延世大學,電氣和電子工程學院
國家:韓國
研究方向:我們研究團隊的目標是利用無機半導體材料微米/納米帶、線和板開發高性能柔性可拉伸電子系統。目前,我們正在探索智能方法,包括柔性基底上圖案化納米材料的干燥轉移技術,以及“由上至下”生產高質量半導體納米材料的方法。這種多用途技術對于發展那些現有技術無法實現的,諸如便攜式顯示器及飛行器和機器人系統的敏感皮膚的下一代電子設備,可能提供一個有趣的機會
13、Kong , Jing(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職位:副教授
機構: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
國家:美國
簡介:Kong教授是美國化學學會、美國物理學會以及材料研究學會會員。2001年,Nanotechnology杰出學生獎。2002年,斯坦福年度評論獎(物理化學)2005年,麻省理工學院3M獎
14、Dresselhaus, Mildred(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職位:教授
機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及電氣工程學
國家:美國
簡介: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著名教授、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及美國藝術科學院三院院士。1990年因對材料電子特性的研究而獲得國家科學獎章。2012年獲卡夫利獎。德雷斯爾豪斯以關于石墨、石墨層間化合物、富勒烯、碳納米管和低維熱電材料的工作知名。她的研究團隊經常使用電子能帶結構,碳納米結構的拉曼散射與光物理。Dresselhaus教授是納米科學領域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是碳納米材料科學領域的奠基人之一
15、Müllen, Klaus(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職位:教授/ 馬普學會高分子研究所所長
機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國家:德國
簡介:Müllen教授是國際上著名的有機化學家和高分子化學家,為國際固體有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曾獲得化學方面的多項國際大獎。Klaus Müllen教授是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志》的外籍副主編,1999年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德國化學會主席
16、Louie , Steven G.(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職位:教授
機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材料科學分部
國家:美國
簡介:StevenG. Louie (雷干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和數學學士(1972)及物理學博士學位(1976)。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資深科學家(Senior Faculty Scientist)
17、Grimme, Stefan(德國明斯特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t Münster)
國家:德國
簡介: 2010年 Lise Meitner Lectureship 獎; 2011年 the North-Rhine-Westphalian Chamber of Sciences and Arts正式成員
18、Mele, E. J.(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
國家:美國
簡介:2010年,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歐洲物理獎;201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Christian R. and Mary F.Lindback杰出教學獎;2001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士;1998年,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Ira Abrams杰出教學獎;1983-1987年,Alfred P. Sloan獎;1972-197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19、Chhowalla, Manish(美國羅格斯大學)
職位:教授、系副主任
機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國家:美國
簡介:ManishChhowalla是美國新澤西羅格斯大學的一名副教授和應用物理Donald H. Jacobs主席。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青年科學家獎,曾任職于香港silcan納米技術公司和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新成立的Graphenea公司等的顧問委員會
20、Coleman, Jonathan(愛爾蘭 三一學院)
職位:教授
機構:三一學院,自適應納米結構和納米器件研究中心(CRANN, the Centre for Research on Adaptive Nanostructures andNanodevices, Trinity College)
國家:愛爾蘭
簡介:2011年,入選Thompson Reuters過去十年Top100 材料科學家。愛爾蘭科學基金年度研究員; 2012年,獲得由材料研究所頒發的Kroll獎章。 Coleman教授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200篇論文,并申請10項發明專利。迄今論文被引用~15600次,其中2013年被引超過3000次。H-index指數高達56。過去5年終受邀參加超過30場國際會議和研討會
21、LOH Kian Ping(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
職位:教授、化學系主任
機構: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
國家:新加坡
研究方向:由LOH Kian Ping教授領導的碳融合技術實驗室是新加坡發展石墨烯和納米碳材料表征、合成和加工技術的核心設施之一。開發了晶圓級石墨烯、2-D薄膜生長和轉移技術、2-D薄膜和石墨烯的大規模溶液加工技術、以及其作為環境和能量存儲中隔膜的應用
原子領域碳表面科學(STM, TEM, ARPES, HREELS);二維薄膜(石墨烯、拓撲絕緣體、金屬氧化物);石墨烯光學和等離子體特性;氧化石墨烯和納米金剛石催化劑;石墨烯和納米金剛石的生物應用;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工業化生產和應用
22、Aksay, Ilhan A.(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和生物工程系
國家:美國
簡介:2014年,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2012年,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員;2012年,土耳其科學院院士;2010年,土耳其科學院(TüBA)院士;2001年,土耳其國家科學獎章;2000年,美國陶瓷學會Edward C. Henry獎;1997年,美國化學工程研究所Charles M.A. Stine獎;1988年,美國華盛頓州Puget Sound年度學術工程師;1987年,美國陶瓷學會Richard M. Fulrath獎
研究方向:納米結構復合材料的導向自組裝;自修復材料;微傳感器和執行器
23、Rotenberg, Eli(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職位:高級研究員
機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國家:美國
研究方向:固體電子結構。電子結構與幾何結構、對稱性和維度之間的關系;不同波長和時間尺度的介電響應;金屬基態多體效應作用;半導體、金屬、準晶
24、Rao , C.N.R.(印度尼赫魯先進科學研究中心)
職位:教授/ 榮譽主席
機構:尼赫魯先進科學研究中心(Jawaharlal Nehru Centre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國家:印度
簡介:Rao教授是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他曾經擔任印度科學院院長,第三世界科學院院長,另外他曾當選為很多國家科學院院士或者研究院的院士。Rao是世界等級的固態化學研究學者,其文章的H因子高達115
25、Kwon , Young-Kyun(韓國慶熙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慶熙大學,物理系
國家:韓國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材料的基本性質,包括納米材料、表面和晶體。以及基于計算機建模和仿真研究材料的應用潛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碳納米管;新型儲氫材料;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金納米結構:納米團簇和納米線;新型材料的相變材料
26、Molenkamp , Laurens W. (德國 維爾茨堡大學)
職位:教授/實驗物理主席
機構:維爾茨堡大學
國家:德國
簡介:LaurensW. Molenkamp(勞倫斯-W-莫倫坎普)教授是美國物理學會2012年Oliver E. Buckley凝聚態獎的共同獲得者,以肯定其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實驗觀察對拓撲絕緣體領域的貢獻。自2012年起擔任物理學雜志《物理評論B》編輯。他是2013年物理學Physics Frontiers獎得主(入圍基礎物理學獎(the 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因Laurens W.Molenkamp教授與Charles L. Kane和ShouchengZhang關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Thomson Reuters預測其入圍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7、Ferrari, Andrea C.(英國劍橋大學)
機構:劍橋大學,工程系/ 劍橋石墨烯中心
國家:英國
簡介:英國皇家學會Wolfson Research Merit Award獲得者。他是劍橋大學工程系和納米科學中心劍橋石墨烯中心的負責人,以及納米材料和光譜學課題組主任。同時他也是Pembroke學院(Pembroke College)的教授級研究員。Andrea Ferrari教授在納米技術方面具有一套全面的研究方法:設計和開發新材料、測試這些新材料的特點、將這些新材料應用到設備中、并研究其基本性質。其研究項目主要由EPSRC、英國皇家學會、歐洲、The Newton and Leverhulme信托基金資助,而且與一些公司有密切合作
28、Tour, James M.(美國萊斯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萊斯大學,Smalley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所
國家:美國
簡介:Tour教授有超過550項研究著作和超過75項專利,其H-index指數為104,i10 index指數為416,總索引次數超過52,000。2006年Small Times雜志年度創新者獎;2006年納米技術簡報50位創新者獎;2006年海軍部AlanBerman研究出版獎;美國化學學會年度南方化學家獎。Tour教授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總統青年研究者獎(高分子化學類)、海軍研究辦公室青年科學家獎(高分子化學類)
29、McEuen, Paul(美國康奈爾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康奈爾大學,物理系
國家:美國
簡介:McEuenPaul教授是碳納米管的世界級專家之一,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
研究方向:碳納米管的電氣和機械性能;納米結構、分子電子學掃描探針顯微鏡;納米電子學在化學和生物學的應用。其課題組工作經常發表在Nature 和Science 上,其H因子達53
30、Bao, Zhenan 鮑哲南 (美國 斯坦福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斯坦福大學,化工系
國家:美國
研究方向:當前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能源、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傳感材料和分子電子器件、納米電子學等,內容包括有機半導體和晶體管;有機太陽能電池和電子紙;基于碳納米管的納米電子器件和大面積薄膜晶體管;化學和生物傳感器等
31、Brinson, L. Catherine(美國西北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
國家:美國
簡介:Brinson教授畢業于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現為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Jerome B. Cohen 教授
32、Avouris, Phaedon (美國 IBM)
職位:IBM院士/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部主管
機構:IBM,Thomas J. Watson 研究中心
國家:美國
簡介:1978年,他完成了在加州大學物理化學系和AT&T貝爾實驗室的博士后工作,加入IBM研究部門,于1984年成為化學物理部的主管。他目前的職位是IBM院士,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部主管。他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和伊利諾香檳大學的兼職教授。他的主要研究納米科學方向,之前主要研究吸附原子和分子的固體表面的物化性質,現在主要在做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方面的工作,研究它們電學和光學性能。Phaedon Avouris教授已經發表超過400篇署名文章,論文他引次數達25,000次
33、Samulski, Edward(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
職位:CaryC. Boshamer Professor of Chemistry , Interim Chair for Applied PhysicalSciences
機構:北卡羅來納大學,化學系
國家:美國
簡介:1970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后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1970年),德克薩斯大學(1971年)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72年-1987年,康涅狄格大學講師。1992年,成為美國物理協會成員;同年,成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員。1994年,獲美國化學學會授予的卡羅萊納皮埃蒙特獎。1995年,獲西蒙古根海姆獎。2005年,獲國務院杰斐遜科學獎
34、Car, Roberto(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
國家:美國
簡介:Car教授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Ralph W. Dornte professor教授。2009年,他因為在分子動力學計算模擬方法上的貢獻和 Michele Parrinello與 Dirac Medal一道獲得了狄拉克獎。該方法將量子力學上的密度泛函理論與分子動力學傳統的研究手段(牛頓力學)結合了起來。他們稱之為計算分子動力學。這一方法最先是他們于1985年在里雅斯特發現的。這一成果有助于固相物理學,生物化學,化學物理以及材料科學的研究。1990年,他獲得了歐洲物理學會的惠普獎,1995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的拉赫曼獎(拉赫曼獎是由美國物理協會授予的在計算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同時他也是美國物理學會的研究員。2009年,他和Parinello獲得了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IEEE)的 西德尼費恩巴赫獎。2008年,獲洪堡基金會授予優秀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獎
35、Shepard, Ken(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工程系
國家:美國
簡介:Shepard教授是2002年國際計算機設計會議(ICCD)的主席,同時也是2003年ICCD的共同主席。他還是2002年ISQED的會議主席,2003年ISQED的會議共同主席,同時是ISSCC,VLSI,DAC,ICCD,ICCAD,GLS-VLSI,ISQED,Tau等一系列高端國際會議委員會的成員。1998年-2001年,他擔任美國IEEE《VLSI會報》的副主編,目前是IEEE期刊《固體電路》的副主編。同時,他也是IEEE會員
36、Andrei, Eva Y.(美國羅格斯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羅格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
國家:美國
簡介:EvaAndrei是實驗凝聚態物理學家,她主要研究低微電子結構,像氦中的二維電子結構,還有半導體異質結中的魏格納晶胞,以及超電容中的渦流。同時,她在石墨烯電子性質研究方面的成果非常著名
37、Guinea, Francisco(西班牙 ICMM)
職位:研究員
機構:馬德里材料研究中心(ICMM)
國家:西班牙
38、Sutter, Eli(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
職位:研究員
機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功能納米材料中心
國家:美國
簡介:2007年,獲測量領域的美國科學獎。2011年,獲得塞菲爾獎。她擁有145篇署名論文,4項美國專利。同時,她還是2014年納米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的共同主席
研究方向:透射電子顯微法;變溫顯微鏡;納米結構相圖;溶解度和相變研究;納米材料的自組裝技術;二維納米材料: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等
39、Honma, Itaru(日本東北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東北大學
國家:日本
研究方向:該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為功能納米材料和先進的能量轉換設備(電動汽車,風能,燃料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納米材料包括石墨烯,原子簇和納米晶體,并利用等離子體,超臨界流體和自組裝技術來研究它們的化學性質。高性能的能量轉換設備包括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超電容和燃料電池。高效和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超電容的設計;石墨烯的合成以及它在能量轉換設備中應用;太陽能電池和燃料電池的材料改性和器件研制;超臨界流體/等離子體/激光等器件處理技術
40、Lieber, Charles m.(美國哈佛大學)
職位:MarkHyman教授
機構:哈佛大學
國家:美國
簡介:現為哈佛大學化學系Mark Hyman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Lieber教授在Thomson Reuters 2011年發布的2000-2010年全球頂尖百位化學家中排名第一,被國際學者普遍公認為是納米科技領域的開創者之一。他的原創性工作對納米科技領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Lieber教授曾獲得2009年美國化學會無機納米科學獎、2005年度全球納米技術50項科技進步獎、2004年美國化學會材料化學獎、2003及2004年世界科技材料獎、2001年納米技術Feynman獎等
41、Fuhrer, Michael(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莫納什大學 ( Monash University ), 物理與天文系
國家:澳大利亞
簡介:澳研委桂冠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成員;美國科學發展協會會員
研究方向: 二維材料:主要研究石墨烯和過渡族金屬二硫化物,以及拓撲絕緣體;主要應用:紅外和THz石墨烯檢測器件,基于鋰差層石墨烯的新型透明電極
42、Lanzara, Alessandra(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職位:教授
機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
國家:美國
研究方向:石墨烯與碳基材料;高溫超導和強電子關聯系統;拓撲絕緣體;Femtomagnetism
43、Lou, Jun 婁俊 (美國 萊斯大學)
職位:副教授,副主任
機構:萊斯大學,材料科學與納米工程系
國家:美國
簡介:婁教授畢業于清華大學,現為萊斯大學材料科學與納米工程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納米材料的合成;納米力學性能的表征;應用于能源環境和生物醫藥方面的納米器件的制備
44、Wang, Feng(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職位:副教授
機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國家:美國
研究方向:利用先進的激光光譜學技術研究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他可以組的激光光譜對單個的納米結構敏感
45、Seyller, Thomas(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 物理系
國家:德國
簡介:2010年獲 德國物理學會的沃爾特 - 肖特基獎
研究方向:摻雜石墨烯中的電子結構和多體效應;在SiC上合成石墨烯
46、Falko, Vladimir(英國蘭卡斯特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蘭卡斯特大學,物理系
國家:英國
簡介:蘭卡斯特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石墨烯和二維晶體:電子疏遠和光學性質;二維原子材料的異質結構;二維材料中電子的強關聯態、量子霍爾效應;納米電子學、自旋和納米電子機械系統;量子光學和半導體量子點的光學性質
47、Coleman, Jonathan(愛爾蘭都柏林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都柏林大學,物理學院
國家:愛爾蘭
簡介:2010年,Coleman 教授被授予歐洲研究會(ERC)啟動基金,該基金久負盛名、資助歐洲頂尖科學家。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一維納米結構:碳納米管、無機納米線。碳納米管的液相分散、無機納米線和石墨烯、聚合物納米管的混合物形成技術- 尤其是高負載水平復合物的合成、聚合物-石墨烯混合物的合成、塑料的機械增強。相關復合材料的電學和機械應用
48、Nikolaos Tombros(荷蘭Zernike先進材料研究所)
機構:ZernikeInstitute for Advanced Materials
國家:荷蘭
49、Kamat, Prashant V.(美國圣母大學)
職位:教授
機構:圣母大學,
國家:美國
簡介:Kamat教授是圣母大學John A. Zahm 教授;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Letters的副主編;他是 Langmuir, Research onChemical Intermediates,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and Interface. 的顧問委員會成員。他是電化學學會、美國先進科學促進會(AAAS)和美國化學學會(ACS))的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