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晨源分子|
發表時間:2024-08-13
點擊:3867
納米粒子是尺寸為1~100 nm 的超細粒子,由幾十到幾百個原子或分子構成。納米粒子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目前已被廣泛用于石油化工、醫藥、電子工業及農業生產等領域,尤其是金屬納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學、電學、磁學以及催化特性,在石油開采、催化、光學器件、生物傳感等領域中呈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1]金屬納米粒子的特殊性質和潛在應用價值均與它的納米級尺寸和形貌密切相關。因此,建立一個可以對金屬納米粒子尺寸和形貌有效調控的制備方法尤為重要,也是納米材料領域的關鍵技術。迄今為止,人們已經深入研究和發展了多種可控合成納米金屬粒子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包括相轉移法、光照還原法、激光燒蝕法、綠色生物學法等。[2]
在金屬納米粒子的各種合成方法中,相轉移法是最為簡便、應用最多的方法。由于金屬納米粒子在相轉移過程中容易發生聚集,因此在制備過程中需用穩定劑來輔助分散。樹枝狀聚合物是典型的穩定劑,樹枝狀大分子可作為金屬納米粒子的反應器,金屬離子首先與聚合物配位富集,然后再在還原劑的作用下被原位還原成穩定的納米粒子。樹枝狀聚合物作為相轉移劑時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外加還原劑(如 NaBH4等);另一類是不需要外加還原劑,利用自身所帶官能團還原金屬離子,原位生成金屬納米粒子。
聚酰胺-胺大分子主鏈重復單元中含有酰胺-胺基團,端基以胺基為主。胺基或酰胺的孤對電子能與金屬離子配位,起到捕集、固定金屬離子的作用;它還具有還原性,在一定條件下可將金屬離子還原成金屬,達到原位還原的目的,減少金屬離子在還原過程中聚集。這類樹枝狀聚合物既作還原劑,又作分散劑,克服了納米金屬溶膠制備工藝復雜、適用性差的缺點。[3]因此,越來越多的聚酰胺-胺類聚合物用作金屬納米粒子反應器。
Roozbeh等用樹枝狀聚酰胺(PAMAM)在聚乙烯胺功能化的介孔氧化硅(PVAm/SBA-15)表面發生聚合,生成雜化材料。通過PAMAM 和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誘捕水溶性的金屬離子(如 Ni2 等),然后再用NaBH4將金屬離子還原得到由這種雜化材料包裹的鎳納米粒子。所得到的納米復合材料可作為擬均相催化劑催化 NaBH4還原芳硝基物的反應,且具有良好的循環再生性能,經循環10次后其催化活性仍未明顯下降。[4]
具有特殊表面界面效應、小尺寸效應的納米粒子與具有密度小、耐腐蝕、易加工等優良特性的樹枝狀聚合物結合后,呈現出不同于常規聚合物復合材料的性能。樹枝狀合物具有超支化分子拓撲和“核殼”結構,可作為納米材料的模板,納米粒子一般通過配位鍵或者分子間相互作用被封裝在樹枝狀聚合物中,通過調控聚合物分子表面的基團可控制納米復合材料的聚集-分散行為,樹枝狀聚合物修飾的納米粒子可穩定地分散在介質中不易聚沉。
參考文獻:
1. Riccardo Ferrando, Julius Jellinek, and Roy L. Johnston. Nanoalloys: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s of alloy clusters and nanoparticles. Chemical Reviews, 2008, 108(3):845-910.
2. 沈燕宇, 何桂金, 郭永勝, 方文軍. 超支化聚合物作為金屬納米粒子穩定劑的研究進展. 石油學報, 2017, 33(4):605-618.
3. 朱鵬飛, 吳明華, 李琰琦, 等. 超支化聚合物的改性及其在納米銀溶膠制備中的應用.紡織學報, 2015, 36(9):55-60.
4. Roozbeh Javad Kalbasi* and Farzad Zamania.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i nanoparticles incorporated into hyperbranched polyamidoamine-polyvinylamin/SBA-15 catalyst for simple reduction of nitro aromatic compound. Rsc Advances, 2014, 4(15):7444-7453.
“本文由新材料在線?平臺入駐企業號晨源分子提供,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網站及新材料在線?立場,本站不對文章內容真實性、準確性等負責,尤其不對文中產品有關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擔保。本站提醒讀者,文章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